7月2日,乐山市中心血站成分科里温情流转。全科同事齐聚一堂,为并肩奋斗三十余载的张蓉老师,举行了一场温馨的光荣退休仪式。桌上,一本写满祝福的纪念册静静摊开,还有同事们精心准备的礼物。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有真挚的笑容与不舍的目光,共同见证这位兢兢业业三十余年的老科员,告别她奉献了半生的岗位。
三十余载日夜,张老师犹如血液长河中的一名静默摆渡者。在成分科那些精密仪器昼夜不息的嗡鸣声里,在无数个由清晨延续至深夜甚至黎明的时光中,她那双温润而稳定的手掌,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为生命托底的庄严动作——核对标签、分离血浆、制备血小板……指尖每一次精确的触碰,都是对远方某个陌生生命无声的托举。那专注的目光与一丝不苟的动作, 早已成为科室里一道值得信赖的风景。同事们清晰记得,多少个本该休息的深夜或凌晨,为了紧急用血的病患,她总能迅速响应,赶回岗位,让那些承载着希望的微小血细胞在分离机中重新排列组合,为垂危的生命注入转机。正如她常说的:“血液没有名字,但每一滴都有份量。”张老师以纤尘不染的职业操守,在时间深处刻下了“责任”二字千钧的份量。
年纪最小的同事小谢哽咽着回忆起张老师的谆谆教导:“您总说,我们手中处理的,不只是冰冷的标本,更是另一个人的心跳,一个家庭的期盼。您用行动教会我们,平凡岗位上的虔诚与坚守,足以让平凡焕发出非凡的光彩。”张老师泪眼含笑,目光慈爱地拂过每一位年轻后辈的脸庞,言语温和而饱含深沉的力量:“三十多年了,我就像是浩瀚生命长河中一枚小小的水珠,今天,是时候退到岸上歇息片刻,接力棒要稳稳地交到你们手中了。”她略作停顿,声音在安静的空气中愈发清晰有力:“愿你们把每一个看似寻常的工作日,都当作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去完成。每一滴分离出来的血液,都有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。希望你们能静下心来,扎实工作,把每一个操作都做到极致,把每一份责任都扛在肩上。不要怕吃苦,不要怕累,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。”她朴素的话语却如重锤叩击着心灵,年轻人眼中闪动着领悟与决心的光芒,仿佛一种无形的精神薪火正被郑重地传递,清晰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。
窗外的夕阳熔金,为整个血站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暖意,也预告着张老师今天的工作即将结束。她环视着承载了她半生心血与守护的阵地,手指带着无限眷恋,轻轻抚过那些陪伴她无数个日夜的熟悉的仪器——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而深情的道别。她转身离去的身影渐渐融入室外的暮色之中,却把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留在了原地。那正是岁月沉淀下的沉静光芒,它无声无息,却足以长久地为后来者燃亮前行的灯火。
三十年,白驹过隙,张老师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。她虽然即将离开工作岗位,但她的精神却永远留下来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血站人。退休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,愿张蓉老师在人生的新阶段,依然能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,继续绽放光彩。而乐山市中心血站的年轻同事们,也将带着前辈的嘱托与期望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,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,接力前行,续写新的辉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