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不能直接用于患者输注,为保障受血者安全,所有的血液必须进过严格的检测、制备等复杂过程,并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中,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将血液发送给临床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血液成分制备中的“血液滤白”
何为滤白?大家都知道血液是由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、血浆组成。其中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“卫士”当病菌侵入人体内部时,白细胞能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,将病菌包围、吞噬。在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与抗原入侵等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。“滤白”简单来讲就是对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进行滤除;这里的白指的就是白细胞,而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则统一称为“去白血液”
我们需要把采集到的血液在48小时内完成“滤白”,简单来说“滤白”是使用过滤器滤除血液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,大概10—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对血液中白细胞的滤除过程。“滤白”后的血液再进行下一步的成分制备。
大家一定很好奇,白细胞不是被誉为“人体的健康卫士”吗?既然如此,为什么还要滤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呢?白细胞之所以被称为人体的“健康卫士”,因为它是我们体内的免疫防御细胞,能够排除异己;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时,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、吞噬这些外来物,消灭和杀死它们,使机体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。可是当我们的白细胞输注给受血者时,却极易引起输血不良反应!因为当我们献血时,血中的白细胞带着在我们体内吞噬的细菌、病毒,一起存在于献出的血液内;而白细胞一旦离开人体,它的寿命会变得非常的短暂,3-5天便丧失活性,而它所吞噬的细菌、病毒却还存在。当这种血液输注给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,容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血小板输注耐受和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输血副反应。此外,一些存在于人类白细胞上的病毒,如巨细胞病毒、艾滋病病毒和T淋巴细胞病毒,也可通过白细胞的偶然输入而传染。所以,输血前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滤除,是为了提供更安全的血液成分,保障受血者安全!
成分科 肖筱雨